转眼使用NAS也有几个年头了,如今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期间也是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,文章也仅从我个人角度出发,很多地方不够客观,每个人的需求又各不相同。

HP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8

主角就是下面这位了,使用下来还是挺满意的:

Gen8

  1. 英特尔3代1155针CPU,E3-1260L,4核8线程,TDP 45W
  2. 最大16G内存,8Gx2,纯ECC
  3. 4个3.5寸LFF SATA非热插拔硬盘盘位
  4. 双千兆网口,1Gb 332i以太网适配器,双端口控制器
  5. 集成iLO4 远程控制卡
  6. 集成硬RAID卡(B120i)
  7. 2个USB3.0
  8. 内置一个MicroSD插槽,支持做为系统盘
  9. 一个光驱位,改成了2.5寸硬盘插槽,不支持做系统盘
  10. 1个 PCIe x16
  11. 150W电源
  12. 229.7×245.1×232.4mm的体积

3代CPU的更优选择:

  1. E3-1265L v2 TDP 45W,3代最强低压U了。
  2. E3-1220L v2 TDP 17W,超低功耗,不过性能也因此也差了很多。
  • 优点:性价比不错;惠普的小型服务器整机,稳定可靠,省事不用攒机;带iLO远程管理那是真的方便;3代CPU性价比高
  • 缺点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英特尔3代CPU的性能极限摆着,升级无门;16G内存玩虚拟化有点捉襟见肘

自己组装需要注意的点

虽然选择了成品整机,但还是提一下。

  • 盘位:存储是核心需求,所以这个是首要需要考虑的,至少4个3.5寸盘位
  • 体积:家用NAS一般选择尽量小巧不占空间,即使放在客厅也不觉得突兀,所以大多选择ITX或者M-ATX板子;当然如果大体积能够接受的话盘位也能更多
  • 功耗:因为需要保持365x24不间断运行,所以功耗也需要重点考虑,优先考虑低压CPU
  • 噪音:如果需要放在客厅、卧室的话,散热风扇请选择静音的;另外机械硬盘在运行时的噪音也很明显,配置磁盘休眠策略来改善

关于UPS

UPS即不间断电源(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),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的不间断电源。主要用于给部分对电源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设备,提供不间断的电源。

突然断电对机械硬盘损害较大,谁也不能保证哪次断电会不会就把硬盘整废了
家庭电路偶尔的跳闸、烧保险;特别到了夏天,供电不足时,线路断电维修啥的。
UPS还是建议配备的,毕竟数据无价,花几百保障数据还是挺值的。
我这里选择的是APC施耐德BK650,性价比满满。断电5分钟之后通知NAS进行主动关机,NAS本机也会在来电后自动开机。

为什么没有用RAID

因为没必要。

磁盘阵列一般仅推荐RAID1、RAID5、RAID10。
优点很明显: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,对数据的冗余保护。
但是,缺点也很多。RAID会加快消耗磁盘寿命,增加维护成本,后续扩缩容不方便,数据恢复需要大量时间,需要一定的磁盘数量(盘位少的话更是头疼)一次购入多块磁盘也是笔不小的开支。RAID更推荐注重高可用的企业级用户使用。
我目前是,256G固态作为系统盘,4T机械作为各种应用的运行盘,10T机械作为数据盘,另10T机械作为数据冷备盘。
目前的读写需求也远没有达到单磁盘瓶颈。冷备盘几天才启动一次,对重要数据做增量备份,寿命更长。

虚拟化 & NAS系统

虚拟化

对于喜欢折腾或者all in boom爱好者来说,虚拟化实在很有诱惑。

  • ESXi:图形管理上体验优秀,网上有大量资料,Gen8拥有专属版本;不过我在将硬盘直通之后,无法有效对磁盘进行睡眠/停转等管理操作,导致磁盘始终保持运转。
  • PVE:开源支持分布式,基于Debian Linux,KVM虚拟机,功能上大体与ESXi类似,仅短期尝鲜。

NAS系统

  • 群晖:有很好的图形管理界面,完善的配套套件,使用体验极佳;但是黑群晖的系统升级不便,且对磁盘分区有一定要求,造成后续更换系统/数据迁移的不便;这里仅推荐白群晖给不重性价比/喜欢简单好用的用户。

  • OpenMediaVault:基于Debian Linux的开源NAS系统,配套套件依赖Linux本身的各种软件;好在Linux方便折腾,也是我目前正在使用中的系统。

  • TrueNAS:基于FreeBSD,由于原生不支持Docker(可以通过虚拟机实现),我又极度依赖Docker故无奈PASS。

  • Unraid:即是虚拟机又是NAS系统,可玩性很高,后续深入体验后再行补充。